近日,记者就静默管理期间居家人员、下沉值守人员、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居民做核酸检测时如何做好自身防护,采访了市、区疾控中心的相关专家,专家进行了解答。
记者问:静默期间,居民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专家说:居家期间,居民要重点做好这样几点: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要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关于消毒问题。家庭无疑似、确诊病人的,居家做好日常清洁,无需消毒;对于有疑似、确诊病人的家庭,必须在家里短期滞留时,每天需对居家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当疑似、确诊病人就医后,要对居家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合理安全使用消毒剂,手消毒选醇类或季铵盐类;表面擦拭消毒(如门把手、扶手),可直接用消毒湿巾,或选择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记者问:社区和小区值守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说:小区值守人员要注意手部卫生。手卫生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社区工作者每天要接触很多物品,所以一定要“勤洗手,正确洗手”。守牢“一米”底线,在日常社区工作中,做到保持“一米礼仪”,坚持无特殊不直接接触原则。
正确佩戴口罩。口罩佩戴要符合要求,充分包裹口鼻,鼻夹要压实;使用中手不触碰口罩外层,口罩有潮湿或污染时及时进行更换;一次性使用的口罩要做到一用一换,使用后及时按要求丢弃,不可重复使用。
做好家庭防护。回家后第一时间要进行淋浴洗澡,更换的衣物不可堆积,要及时清洗,阳光曝晒;加强室内环境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预防性消毒,加大环境消毒频次,同时做好垃圾、粪便和污水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每日做到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记者问:市民在做核酸检测时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专家说:核酸检测要分为采样前、采样中、采样后三个阶段。
采样前,建议两小时内不吃东西,提前30分钟不喝水、不饮酒、不吃口香糖,避免采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呕吐、反胃等表现。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有序排队,不闲谈。
采样中,避免触碰检测台上的物品,不要把手机、身份证、钥匙等个人物品放在台面上。配合医务人员的要求采取相应动作,避免交叉感染。
采样后,戴好口罩立刻离开,不要在采样点逗留,采样后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手卫生。
记者问:疫情期间,有大量志愿者活跃在战“疫”一线,那么他们该注意哪些事项?
专家说:志愿者要坚持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不能参加志愿工作,须及时就医。每日进行健康码自我检查,出现健康码变更时,须第一时间报告。定期接受核酸检测,提供符合要求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参加志愿工作。
在志愿活动期间,要听从现场专业人员安排,根据分级防护要求,正确穿戴和更换防护用品。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避免朝向有人的地方,不要摘下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应进行更换;保持手卫生,接触污染物品后或就餐前,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直接接触。
志愿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口罩。脱防护用品时应按规定流程操作,动作要轻柔,尽量少接触污染面,做好手卫生;防护用品使用后应统一丢弃,不得重复使用;回家后及时洗手,对随身物品进行消毒,并及时清洗穿戴衣物;注意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免疫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须主动报告志愿者工作组织部门,并及时就医。(来源零陵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