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概念与内涵,熟悉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原则与要点,对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本概念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证明接受认证专业所培养的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能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指导思想
师范类专业认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一根本,两目标,三任务”:
“一根本”:即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工作宗旨,引导高校有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聚焦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两目标”:即把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和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两个目标。一方面,立足国情,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制度上破解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提升动力不足、师范特色不鲜明等瓶颈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师范类专业设置基本情况和不同学段特点,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从实践上推进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任务”:即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三个任务。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力度,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三)认证理念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
学生中心(Student- Centered,SC):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毕业要求),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
养质量不断提升。
(四)认证原则
总结我国 30 多年质量保障实践经验,借鉴国际教师教育认证有益做法,结合师范类专业管理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坚持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的原则。
1.建立统一认证体系。教育部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做好认证整体规划,实行机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要求,开展认证结论审议,构建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
2.注重省部协同推进。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3.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师范类专业认证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引导高校积极开展专业自评,推动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4.运用多种认证方法。师范类专业认证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在线监测与进校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五)认证体系
针对师范类专业层次类型的复杂多样、各地各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的认证监测体系: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类专业办学监测机制,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为学校出具年度监测诊断报告,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为社会提供质量信息服务。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认证标准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推动师范类专业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障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要求。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引导高校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健全基于产出的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基本特点
师范类专业认证紧扣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其基本特点体现为认证标准、认证体系、认证模式、认证方式等方面。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既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在认证理念、标准上与国际同频共振,数据先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手段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国家统一认证体系下,省部协同推进开展工作。既要求统一评估机构资质、统一认证标准、统一认证程序、统一结论审议,又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国家基本要求基础上引导师范类专业分级分类、合理定位、特色发展。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建立以内部保障为主、内部保障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保障制度。既明确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质量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自觉开展师范类专业自我评估,又通过国家分级分类评价监测,推动高校建立基于产出的师范类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提升师范 类专业质量保障能力。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采取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工作模式,强调用证据“说话”,说、做、证一致。既要求师范类专业对照标准开展自评自建,逐条举证说明标准达成情况,又要求专家对照标准逐条查证参评师范专业所说、所做、所证是否一致,并据此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
况作出评判。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行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既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常态监测,又基于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展周期性认证,专家定期进校把脉诊方,推动专业定期“评价-改进-提高”,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为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提供持久活力和动能。
(七)考查重点
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范围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关注学生毕业后发展状况。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工作的重点是紧扣培养目标与培 养效果的达成度、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五个度”为主线,把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串联”起来,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评判。
1.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重点考查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发展是否满足国家“出口”质量要求,是否达到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同时通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判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
2.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配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活动安排是否聚焦师范生成长成才需求展开,能否有效支撑师范生能力素质的养成。
4.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是否形成基于产出的内外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是否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并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5.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从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出发,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开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