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9月20日电(记者 赵伟)今年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第十周年,为打造全民阅读书香氛围,新华网携手长房集团举办“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湖湘文化季活动。目前正在开展的“以书换绿”活动,更是将全民阅读和环保公益两大主题紧密结合,扩展文化力量的意义。
近日,新华网记者与湖湘文化研究学者、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授张京华一起面对面,聆听他的读书心得,倾听他对阅读的理解和情感。
新华网:近期我网将举办“相信文化的力量之湖南省‘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季”活动,请问您是怎么看待文化的力量的?
张京华:中国人讲究诗礼传家,西洋主张资本市场,新华网把“文化”当作一种“力量”提示出来,意义深远。
新华网:我们了解到您十分热爱读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读书经历和读书心得吗?您认为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京华:我是个读书人,也是个文化人,一辈子读书、教书,也写书、藏书,书房两三间,书不知其数。
书有不同的来源,图书馆书多但借还不方便,个人购书有限但可随意勾划。永州偏僻,古典书少,不得已只能多多购书。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图书,我读书的习惯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当要研究一个题目,就先置备相关的图书,写的书出版了也还继续购买,所以书房是按专题分类的。最近刚好书房要搬迁,准备做书架标签,除了经、史、子、集、丛书五类之外,道家老庄诸子书一类、古史辨派一类、《日知录》一类、燕赵文化一类、湖湘文献一类、民国旧书一类、域外汉籍一类,等等。出一本书,版权页标明某年某月,但是研究往往会持续十年,购书也同样持续十年,最后成为若干专题库。就某个专题而言,可能我的文库比公共图书馆还好。学术研究以此为支撑,成果会比较踏实,这是我的读书经验。
新华网:您是北京人,但您对湖湘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您觉得北京文化和湖湘文化的区别在哪里?哪个更吸引你?
张京华:北京的文化,称作“五方杂居”。它好比北极端拱不动,北斗围绕着它旋转。又好比一个质量无限大的天体,引力大到吸进周围的一切,以至光子也不能逃逸。又好比“理一分殊”,天理亘古如斯地存在,但是幽深玄奥不可言说,可闻可见的是林林总总的万物。宇宙间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有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湖南也是一个维度。北京信息大、资源多,但是湖南更加生动、更加亲切。我出京以后,基本上没有资源,但我写了200篇文章,质量方面不好说,但都“惟陈言之务去”,这得益于湖湘文化,如果在北京恐怕做不到。
新华网:您对国学有着很深的了解,宋代的张载说国学阅读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您怎么看待国学阅读?它与其他阅读有何不同?
张京华:永州是周濂溪故里,关中张横渠故里我去拜谒过,他的《西铭》醇而不杂,朱子推崇备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首先表达着读书人的一种承当。赞天地之化育,化民成俗,移风易俗,这是知识分子的首要责任。读书人除了陶冶情怀,自得其乐,还要在似乎身外的事务上有所承当,这一点很重要。
我研究民国学术史、古史辨派,顾颉刚先生是一个聪明勤奋的读书人,我们比不了,但是这一派人私心很重,以为学者可以自由、平等、独立,不知万物是一大关联而存在,不知世界各民族都以各自的文化为单位而存在,所以主张推翻古史,“大禹是一条虫”,只管自己说个口舌畅快,说到底是不能承当。我写《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逐一作个案分析,但我最关注的是读书治学的基本倾向。近代以来学者往往回避时代的使命,迷惘于学者的命运。周濂溪、张横渠,光风霁月,心明眼亮,在清贫寂寞中默契天理,他们的思想,成为一千年以来照亮人类前程的指路明灯,是我们读书人的典范。(完)
(张京华:北京人。北京大学1983年历史学系本科毕业,曾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方向副教授,洛阳大学教授。现为湖南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授、新葡萄8883官网amg学报主编、新葡萄8883官网amg濂溪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湖南省濂溪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船山学社常务理事、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