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院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院人物 >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扶贫队让小山村看到新希望(图)

发布日期:2020-12-14    作者:摄影: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学校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已顺利脱贫出列,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即日起,校园网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讲述科院的扶贫故事,展示脱贫攻坚中的科院智慧和科院力量。

1


2

【名片】2018年3月,“70后” 的学校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邓先军、“80后”的驻村工作队员肖付明、“90后”的驻村工作队员邓强三人受学校委派来到深度贫困村新田县马场岭村驻村扶贫。三年来,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扶贫事业中,村头巷尾,田间地头,他们与群众在一起生活、奋斗,倾注真情、担起责任,为百姓干实事、办好事、抓建设、谋发展,受到扶贫村群众的广泛赞许。

“工作队进村之前,‘马场岭是个石头窝,不是上岭就上坡,落点毛毛雨,跌死老鸭婆’,工作队来了之后,‘马场岭是个石头山,水源丰富粮满仓,其他事情讲不尽,挑肥运粮不用肩,脏乱差来一扫光’。”近80岁的老村干部谢愿保谈起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原创“打油诗”为驻村工作队点赞。


邓先军:每一件事都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我们要努力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就业,不出村就可以看到风景。”这是驻村之初,邓先军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工作例会上讲的一番话,很多人记忆犹新。在当年的群众大会上,在县里汇报时,他都这样说过。这是愿望,更是责任和承诺。近三年来,邓先军和队友们一直在默默地践行,承诺也正成为现实。

4

“结伴赴新田,奔波乡间路。借势东风擂战鼓,精准脱贫故。夜卧听蛙声,晨起观山雾,且将田园当故园,他年常忆否?”入驻后,邓先军带领工作队无论严寒酷暑,每天起早贪黑,坚持逐户走访,田间地头成了他们的办公室。不到半个月,他们就摸清了底子,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驻村帮扶方案,并定下了从建强村级组织、严格落实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村级产业、强化综合治理等方面“下好五步棋”的驻村帮扶思路。此外,邓先军积极争取各项扶贫资金,努力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特色种养殖等产业、确保每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等等。目前,马场岭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投入近1500万元,已拓宽村主干道路500米,新修建村级畅通公路2.6公里,全村背街小巷、村组道路全部硬化,新修机耕道12条9000余米,全村交通网络实现了四通八达。

在村民谢朝清的心里,邓先军在短时间内扎扎实实为村里做了20多件实事,尤其是办产业带动就业。入驻马场岭村以来,邓先军等人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着力培育集体经济和村内产业,由村两委牵头组建了马场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香菇、黑木耳、黄桃、蔬菜种植项目,发动种养大户成立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全村现种植黄桃、玫瑰香柑、六月雪梨、烤烟等各类经济作物10余种,村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安置贫困劳动力90余人,村内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级产业形成良好发展势头。“脱真贫,真脱贫,经得起检查和时间的检验。”这是邓先军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马场岭村减贫任务如期完成,村庄于2018年脱贫出列,全村各贫困户的政策落实率达到100%,满意度100%。

5

“绝不能因为疫情丢了脱贫攻坚!”这是邓先军疫情防控期间始终紧绷着的一根弦。今年春节,邓先军腊月二十八离村回家,正月初五就返村开展抗疫防疫工作,连续两个多月坚持在一线,对全村防疫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全国的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邓先军等人果断转变工作重点,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结合起来,做到了不误农时、工时,抗疫情,保民生。因受疫情影响,马场岭村的农产品出现销售不畅的情况,村里有1500多公斤的香菇和木耳干品亟待销售。为了帮助村里及时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邓先军联系学校迅速召集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村里开展网络直播活动,将镜头对准了这个深度贫困村的田间地头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宣传推广,让当地的农产品“出村进城”。


肖付明:让扶贫政策的春风吹进百姓心坎里

自2018年学校结对帮扶新田县马场岭村起,新田脱贫攻坚战中便开始涌动生生不息的科院清泉,肖付明便是其中一股涓涓细流。两年前,肖付明离家奔赴马场岭村时,他家中还有2个幼龄儿童,彼时大孩才4岁,小孩才1岁。由于驻村工作的需要,肖付明大多时间与家人“两地分居”。谈起驻村的这两年。他说,他亏欠了家庭太多太多,家中大事小情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你只管干好你的工作,家里有我照顾着。”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更坚定了他投身扶贫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

“为村里做出实在的事,老百姓才会接受我。”肖付明到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从村头到村尾,他走访了马场岭村的每家每户,与村民拉起了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所盼所思,并记下了每户的家庭位置、人数、生活状况……对于马场岭村的整体情况,肖付明慢慢地了然于心,村民也渐渐地跟他熟悉起来。办起村民的事情,肖付明总是多办一点,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遇上能帮忙的活儿就顺手帮忙;不仅给患病的困难村民送医送药,还多次开车送其到医院就医;积极发动结对帮扶人员进村采购,帮助种养大户销售助推增产增收……在马场岭村工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肖付明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在他看来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比啥都值。

要让党的扶贫政策和富民惠农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就需要扶贫干部把扶贫政策“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话。通过走村入组,蹲田间地头与每家每户叨唠,与当地干部聊脱贫攻坚,现在的肖付明已基本听得懂当地方言,还能用几句方言进行简单对话。此外,肖付明还主动请缨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村级党建与就业扶贫工作,主动联系新田县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和新华技校在村举办了4期实用技能培训班,为村里2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传授有关养殖知识。

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奖扶、健康扶贫等政策……晚上只要一有空闲时间,肖付明便会拿出政策文件资料翻看,掌握各种工作流程,并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他就这样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努力做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的“宣讲员”,根据建档立卡户普查表内容设计出了政策落实一览表,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能够惠及每一位贫困户。村民谢贤武就是依靠精准扶贫政策增收脱贫中的一员,肖付明热心地帮助他申报公益性岗位(光伏发电站管护员)解决就业难题,并帮助他谋划个人产业发展找到了脱贫之路。2019年,谢贤武一家通过危房改造住进了新房,解决了住房保障问题。在肖付明看来,“若有贫困户因宣传不到位而未能享受扶贫政策,那就是扶贫干部的失职。”


邓强:从“扶贫小白”到“行家里手”

“如果让青春之花,绽放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三年亦或是五载,乡村振兴奋斗无悔!”两年前,还是大学辅导员的邓强,告别了尚未毕业的学生,背上行囊投身到扶贫攻坚一线,开始了他人生中重要的“跨考”。

3

在去学校定点扶贫村马场岭村之前,邓强在心中为自己画了一幅美好的“扶贫蓝图”,他告诉自己要在这个深度贫困村“大干一场”。“一个‘90’后小伙子,他能干得好村里的工作吗?能带领我们摆脱贫困吗?我看他连稻谷都不认识!” 刚到马场岭村的第二天,村民不信任的质疑声就在邓强的耳边响起,入户时不少贫困户对他也是爱搭不理,让他吃了多次“闭门羹”。眼前的现实打破了他心中美好的蓝图,扶贫工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为了尽快熟悉村里贫困户的情况,邓强沉下身心,和贫困群体结亲戚,把马场岭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与村干部加班加点入户走访,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1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更新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收集到了第一手扶贫资料。 邓强说,“刚开始每到一户贫困户家庭,贫困户家中养的狗总是叫个不停,通过多次入户走访,解决贫困群体诉求,如今村里的村民隔着老远会主动挥手和我打招呼,连村里的狗也变得温顺多了。”

白天入户走访宣讲扶贫政策,晚上整理表格上报扶贫数据,这就是邓强工作上的日常写照。工作之余,他也会抽空到农家书屋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一千多个日夜,一点一滴的付出,他的努力也换来了村民的信任。当村民得知他老家在江西宜春时,在路上遇到他,会时不时亲切的叫他一声“老表”,慢慢的,老百姓也愿意和他说心里话了!“考试”结束的倒计时早已启动,邓强在脚下的这片土地认真“答题”,他对通过“考试”充满了信心。

“工作队驻村两年来,村子变了个大样,环境越来越美,大家伙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马场岭村村民谢贤林激动地说。驻村扶贫期间,在学校和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帮扶下,马场岭村由一个交通闭塞、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缓慢的深度贫困村,逐渐向一个崭新的美丽乡村迈进,村级组织不断建强,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级产业逐渐壮大,全村水、电、路、讯等设施超过全县中等水平,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


友情链接 / Links

新闻热线:0746-6381474  Email:hnkjxynews@huse.edu.cn

版权所有:新葡萄8883官网amg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站建设:新葡萄8883官网amg信息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