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科院青年:他们是利用假期积极投身防疫服务的志愿者,是不怕艰苦奔赴山区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的支教老师,是日复一日用点滴力量投身公益的社团组织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善举,让雷锋精神永远传承。
田榆婕:付出再多都值得
田榆婕,数媒1801班学生,“芙蓉学子·公益行动奖”获得者,现任传媒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团长。在“战‘疫’面前凝聚起中国精神磅礴伟力”研究性学习成果在比赛中获二等奖。与团队成员参与腾讯99公益日,筹得善款212184.12元,缓解安徽山区留守、残障儿童生活困难。
小时候,父亲常奔赴在各个乡镇、村落,给予孤寡老人爱心物资,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那身志愿黄马甲是田榆婕童年最深的记忆。上大学后,她迅速奔进青年志愿服务团,积极组织并参加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一百余项,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长达上百小时,象征着“家风”传承的马甲又传递到她的手。
“做公益不在于能力,而在于意愿,它不分大小,行小善积大爱。”永州市黄田铺小学留下了她大大小小的足迹。在这里,她和团队推行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向日葵工程、垃圾分类义教、感恩节互送书信等活动。路途虽遥远,但她们坚持做公益事业的传播者。在疫情特殊时期,她和团队也没有停止脚步。她们线上联合体育学院承办公益活动,给乡村儿童募集防护物资;线下辅助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外来人口、宣传防疫知识。
“当初父亲的黄马甲到我这成了蓝马甲,虽然颜色变了,但初衷始终如一。”如今,田榆婕仍然坚定地行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志愿活动已成为她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记者 吴贵佳 胡鑫)
范江涛:与孩子一起成长
范江涛,音乐1703班学生,“芙蓉学子·公益行动奖”获得者,曾任音乐与舞蹈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团长。先后荣获学校“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学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参与《湘南瑶族歌舞传承和保护志愿服务》项目获“湖南省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一声声稚嫩整齐的歌声从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第一小学的二楼传出,透过窗户看去,范江涛正站在讲台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为孩子们打着节拍。
“第一次见到这群孩子时,他们乖乖的整整齐齐坐在座位上,眼里满怀期待。”回忆起第一次支教的场景,范江涛的眼里满是温柔,他已是第四次来到沱江镇第一小学支教。在课堂上,他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孩子们乐理知识,他常常教孩子们唱《歌唱祖国》,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下课后,在操场上总是能看到他跟孩子们嬉戏玩耍的身影,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作“涛涛老师”。
“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范江涛说道,离开学校后,范江涛常常通过视频的方式跟孩子们取得联系,线上给孩子们上课。因为受到电影《志愿者》的影响,他大一时就开始接触支教,在永州市沱江镇第一小学、永州市杨梓塘小学和永州市特殊学校等多个学校进行义务支教,踊跃报名参加新葡萄官网与湖南卫视芒果V基金以及春雷公益三方联合举办的“艺”路同行活动,从2018年5月份至今,他每年坚持支教,累计十余次,最长一次达到四个月之久。
(记者 陈斯静 张成源)
杨康: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杨康,法学1901班学生,现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团团长,团队获首届校长奖学金。在校期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百多余项,志愿服务时间长达300个小时。
“蒋爷爷,我们来看您啦。”“是小杨啊,快进来……”这是杨康第16次来到柳子街这所木制小平房,看望已至耄耋之年的蒋爷爷。2018年入校时,学长学姐们三十年爱心接力柳子社区的故事令他动容,深受感动的他每月都会参加柳子街送温暖活动。在柳子庙清扫卫生,为游客、市民朗诵诗词,表演节目,沿愚溪捡垃圾、打扫落叶,到社区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他走进柳子街的每家每户,接下了延续33年的爱心接力棒。
为福利院儿童补习功课、带自闭症孩童游园读书、献血公益、绿色公益、城市志愿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杨康的身影。“志愿是一场双向奔赴,看到那些笑容,就会感觉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杨康看来,“热心公益、为公益发光发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传承和发扬了雷锋精神。”
(记者 黄彩燕 宁央贝)